2018北理工MEM工程管理硕士招生简章
工程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是2010年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管理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工程管理等硕士专业学位。2011年,北京理工大学成为首批具有工程管理硕士授予权的学校。
北京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教育项目基础扎实,师资雄厚,根植学校雄厚的科研沃土和严谨的教风,体现了跨学院协同办学的特点,致力于整合北京理工大学全校的师资力量,以高水平的教学与服务,培养懂经济,会管理,熟悉工程项目运作流程的管理人才。
二、招生信息
凡具备以下三项条件之一者,可参加报考:
1、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且入学前有三年以上(含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员。
2、大专毕业且入学前有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经验的人员。
3、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且入学前有二年以上(含二年)工作经验的人员。
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10月中下旬。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考生须在研招网(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学历查验),网上支付报名费;
2、现场确认:11月中旬,考生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到我校进行现场验证照片采集;
3、打印准考证:12月中下旬。
考试流程:
1、初试科目:综合能力(数学、逻辑、写作),英语;
2、初试方式:统一笔试,参加全国管理类联考;
3、初试时间:当年12月或次年1月(具体时间以教育部文件规定为准);
4、复试政策:自主划线;
5、复试科目:综合素质面试、政治笔试、英语口语、英语听力;
6、复试时间:次年3月中旬,3月下旬出复试结果(具体时间以我校工程硕士中心通知为准)。
三、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工程管理理论,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决策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工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培养方式
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含专业实践、企业实习和论文工作等)培养环节,累计实习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课程设置以工程管理学科为基础,与相关工程学科相结合;在必修课、选修课的基础上,设置了四个方向的领域课程(任选其一),即能源与环境工程管理、项目管理、信息工程管理、兵器工程管理,对接工程管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课程内容具有宽广性、前沿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注重引入北京理工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体现北京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中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项目训练等。
实行双导师制,或者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五、学习年限及学分
非全日制学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最长修业年限为4年。课程学分不少于25 学分,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6学分。
六、学历颁发与学位授予
凡在规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实习实践答辩的学员,经学校审核批准后,颁发北京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北京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七、学费
学费两年共6.6万元,每年3.3万。
八、其 他
采用非全日制培养模式,学校不为学员提供住宿。非全日制学生无奖学金、助学金。
九、联系方式
电 话:010-68944680 010-68918820
传 真:010-68944680
E-mail:xmgl@bit.edu.cn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5号 北京理工大学主楼一层 117B室
官方备考群: 616018529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工程管理理论,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决策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工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实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方式。对于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集中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并增强实践教学培养环节。对于非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在职不脱产的学习方式。
实行双导师负责制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
双导师制是指1名校内学术导师和1名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其中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部分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是由3-5人组成的指导小组进行合作指导制度。导师指导小组中必须有1人为首席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学术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其余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部分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三年。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2.非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3-5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以工程管理学科为基础,与相关工程学科相结合;在必修课、公共课基础上,设置了四个方向的领域课程,即能源与环境工程管理、项目管理、信息工程管理、兵器工程管理,反映出工程管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工程管理硕士的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5学分,其中公共课6学分,必修课不少于9学分,专业公共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领域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合计不少于10学分。
类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是否必修 |
备注 |
公共课 |
210010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工硕) |
36 |
2 |
1/2 |
必修 |
全选 |
2100106 |
自然辩证法概论(工硕) |
18 |
1 |
1/2 |
必修 |
||
2100109 |
硕士公共英语(工硕) |
48 |
3 |
1/2 |
必修 |
||
专业课 |
2100100 |
工程经济学 |
32 |
2 |
1/2 |
必修 |
必修课≥9学分
|
2100083 |
运筹学 |
48 |
3 |
1/2 |
必修 |
||
2100101 |
工程管理概论 |
32 |
2 |
1/2 |
必修 |
||
2100013 |
管理信息系统 |
32 |
2 |
1/2 |
必修 |
||
2100082 |
运营管理 |
32 |
2 |
1/2 |
选修 |
选修课≥4 学分
|
|
2100102 |
工程管理法律实务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99 |
工程项目融资管理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09 |
财务管理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04 |
组织行为学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36 |
管理沟通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12 |
战略管理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05 |
管理经济学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95 |
能源系统工程 |
32 |
2 |
1/2 |
选修 |
能源与环境工程选修课 ≥6学分
|
|
2100096 |
能源经济学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94 |
汽车新能源应用技术 |
48 |
3 |
1/2 |
选修 |
||
2100110 |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前沿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97 |
可持续发展引论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87 |
项目计划与控制 |
32 |
2 |
1/2 |
选修 |
项目管理选修课 ≥6学分
|
|
2100104 |
风险管理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85 |
项目质量管理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88 |
项目管理实务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86 |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84 |
信息系统工程 |
32 |
2 |
1/2 |
选修 |
信息工程管理选修课 ≥6学分 |
|
2100103 |
高级软件工程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92 |
软件过程管理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111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105 |
Web 智能与社会计算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90 |
无人系统设计与集成(工程管理) |
32 |
2 |
1/2 |
选修 |
兵器工程管理选修课 ≥6学分 |
|
2100089 |
武器系统总体技术 |
48 |
3 |
1/2 |
选修 |
||
2100098 |
工业工程理论与方法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91 |
生产与运作管理 |
32 |
2 |
1/2 |
选修 |
||
2100093 |
人因工程学 |
32 |
2 |
1/2 |
选修 |
注:1、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自由选择专业领域及选修课程。
2、通过《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A/B/C级的学生可申请免修以下三门课程《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概论》。
3、通过项目管理领域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且成绩在70分以上,申请《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IPMP)》C、D级认证考试可免修笔试。
五、 必修环节(7学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3次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
非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2次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
2、实践环节(6学分)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取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根据研究生所在单位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和选题意向,深化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践时间不少于六个月。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字数不少于5000字,企业导师及校内导师共同审核,未参加实践或者实践不合格者,不能申请毕业。
专业实践环节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6学分。包括工作单位实践、拓展实践、参观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
六、论文开题与中期检查
1.文献综述(1学分)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结合学位论文任务,至少阅读20篇在研究领域内以行业技术发展与工程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国内外文献,了解、学习本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撰写3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报告。
2.开题报告(1学分)
开题报告主要介绍学位论文选题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学位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学位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工程管理及相关工程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工程管理项目设计、专题研究或案例研究报告。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进行开题报告答辩。论文开题答辩通过后,原则上不允许修改主题研究内容。
3.中期检查
学院负责从课程学习、实践环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多方面对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中期检查。要求研究生有完整清晰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并完成论文的大部分研究工作。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期检查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
七、学位论文与毕业
1.培养环节审查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等必修环节以及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学位论文相关工作,通过培养环节审查后,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培养环节由导师负责进行审查。
2.论文撰写与答辩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鼓励学位论文工作与专业实践内容的衔接。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须有相关工程领域管理实践专家。
研究生通过培养环节审查后,可进入论文评审和答辩程序。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距提交开题报告时间至少为9个月。
3.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和实习实践等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的学术成果要求见《北京理工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本专业学位对符合要求的学位申请人授予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